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大方广佛华严经题识 北宋 · 释智觉
 出处:全宋文卷三○三九
福州众缘寄开元寺□□都会蔡俊□□□□□刘□□谊会□□□□□□今上皇帝祝延圣寿,文武官僚同资禄位,雕造《华严合论》经板一副,计一十三函。
时政和癸巳正月日,化缘尼智觉谨题。
按:《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》第二二八页,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。
净土院 南宋 · 释宝昙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三八七、《橘洲文集》卷六
净土院成之明年,有比丘致其主檀越之词曰:「先兄彦成与二弟彦才、彦昌追念先君之恩未报,闻西方佛有净土之说,九原可作,即弃其赀累钜万,建大招提。
复从仙林妙空法师龄公为请于官,得废额,以净土名,实先君之心,先君真不亡也。
后十有一年而先君殁,吾母在堂,以斋戒自居。
一旦弃诸孤,合葬先君之墓,是考姓同为净土之归也。
凡鼓钟土木之备,二弟克成之。
施田五百亩,为苾刍僧饭。
愿求文以识其事」。
余曰:诺。
吾闻孝子之事亲也,有所谓志养,亟欲其亲闻道故也。
人而不闻道,虽生奚益而死无以归,如草木之在人,幸蒙培植之,不幸而为薪槱者众矣。
世故可悯,而况事亲乎?
方孝子有闻道也,在其亲迟莫之日,任重道远,乌得而见之,必求升济之方,庶几无憾,岂不难哉!
佛大圣人,犹不免于三月升天,为母说法,慈氏亦从父母之国授道而归。
先圣有立身扬名以显父母,皆是理也。
故吾回向净土之旨,以孝敬为心。
初,柳子亦曰佛书有大报恩七篇,其为心与《孝经》合,由是而知净土不远也。
即二三子之心以求之,吾亲在焉,而三圣人未尝不在也。
三圣人在,则山河、大地、昆虫、草木不离此土,皆能演说苦空无常无量妙义,如师子王哮吼,如海潮云音,如帝网珠,涉入无尽,此吾所以报亲之意。
先君王氏,名元政
先妣徐氏。
三子,即彦成、彦才、彦昌。
开山住持号智觉师求记于余者,法权也。
余即橘洲老衲宝昙,特书以示其家世之子孙云。
无量院弥陀像记元祐九年四月八日 北宋 · 释元照
 出处:全宋文卷二四三四、补续芝园集、《乐邦文类》卷三
弥陀教观载于大藏,不为不多,然佛化东流,数百年间,世人殆无知者。
晋慧远法师庐山之东林,神机独拔,为天下倡,銮池栽莲,构堂立誓,专崇净业,号为白莲社
当时名僧巨儒,不期而自至,慧持、道生,释门之俊彦,刘遗民、雷次宗文士之豪杰,皆伏膺请教,而预其社焉。
是故后世言净社者,必以东林始。
厥后善导、怀感大阐于长安智觉、慈云盛振于浙右。
末流狂妄,正道梗塞,或束缚于名相,或沉冥于豁达,故有贬念佛为粗行,忽净业为小道,执隅自蔽,瞢无所闻,虽闻而不信,虽信而不修,虽修而不勤,于是净土教门或几乎熄矣。
呜呼!
明教观孰如智者乎,临终举《观经》、赞净土而长逝矣;
达法界孰如杜顺乎,劝四众念《弥陀》,感胜相而西迈矣;
参禅见性孰如高玉、智觉乎,皆结社念佛,而俱登上品矣;
业儒有才孰如刘雷、柳子厚、白乐天乎,然皆秉笔书诚,而愿生彼土矣。
以是观之,自非负刚明卓拔之识,达死生变化之数者,其孰能信于此哉!
世宗师公无党者,率用此法诲诱其徒。
由是在处立殿造像,结社建会,无豪贱、无少长,莫不归诚净土。
若观想,若名,若礼诵,若斋戒,至有见光花、观相好,生身流于舍利,垂终感于善相者,不可胜数。
净业之盛,往古无以加焉。
生当此时,得不知幸乎!
临安县实杭之巨邑,九仙山乃邑之佳境,无量院又境之精舍。
先是,道者于院之东南隅观音堂,复于堂后建弥陀殿。
其徒用渊乃募士女一千人,率财计三百缗,雕造八尺弥陀像。
元祐八年上元日,集众瞻礼,渊乃述识说偈,发大弘誓,寘像腹中。
是日供五百罗汉,设会饭僧以落之。
明年四月八日,庄严圆备,仪相妙好,辉彩焕发。
由是一方之人得以归向,百世之下得以流通,其有礼足瞻颜,称名送想,莫不拔业根于苦海,投莲种于宝池。
若夫画地聚沙,皆成佛道,低头举手,同归一乘,而况竭力经营,存诚系念,克论其利,尚可量耶!
渊闻予属意此道,累以记文为请,遂援毫直书,以塞其命。
法真开堂疏 宋 · 廖刚
 出处:全宋文卷三○○六、《高峰文集》卷一一
皎月流空,千波一色;
春雷动地,万物同听。
倘非人天之师,曷正佛祖之位。
法真大师智觉上士,生死那畔人。
弦外希声,寂而善应;
鼻端妙斲,巧不虚投。
坐断十方,荡尽辟支楂滓;
放通一线,迥然菩萨津梁。
旧店新开,不离当处。
借场作戏,俯为时流。
象驾速临,云缁齐仰。